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最新资讯

低利率时代,增额寿跑不赢长期持有股票?

时间:07-23 来源:最新资讯 访问次数:216

低利率时代,增额寿跑不赢长期持有股票?

保观 | 聚焦保险创新3.5%降至3%,“炒停潮”再起近期,多家媒体和保险代理人宣称,各大保险公司预定利率3.5%的增额终身寿险产品陆续下架,这一批“保本且锁定3.5%收益”的保险产品将退出市场。部分仍在售的同类产品预定利率将下调至3%,同时保费有不同程度的上浮。当前市面上的增额终身寿险产品是在监管机构于2013年8月发布的政策下设计的。而最近几年,长期存款利率下行、地缘政治变动、资管新规落地等变化,以固收产品为主要投资标的的保险公司投资收益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2022年11月,监管机构再次发文,特别针对热销的增额终身寿险提出了两点要求:一是限制激进产品,避免长险短做,产品设计要符合保险公司投资能力,不符合条件的要下架或整改。二是保险公司对已售的增额终身寿险要严格履行合同义务。鉴于近期监管通过报审的同类产品预定利率基本都不超过3%,故有“3.5%即将团灭”、“3.5%预定利率下调”之说。几乎所有保险营销话术都在鼓吹,增额终身寿险是长期资产保值增值的“利器”,收益是白纸黑字写进合同,终身刚性兑付,是未来二十年、乃至五十年中最安全稳健、同时收益相对可观的资产配置选择。对于个人投资者而言,既然要考虑到未来数十年的可能性,那就不能仅仅考虑增额终身寿险这一类资产选项。个人投资者:“进攻是最好的防守”在低利率时代,所有人都在寻找稳健的金融产品以避免资产缩水。这其中最重要的两点,一是跑赢通货膨胀,二是长期相对稳健。长期主义者告诉我们,短期内风险最大的权益投资或许是长期来看最能跑赢通胀、抵抗贬值的资产。美国这种观点并非空穴来风。美国经济学家杰瑞米·西格尔教授的《Stock for the long run》(中文书名《股市长线法宝》)中有一项调研显示,美国从1800年以来的200年间,股票的收益显而易见的超越了其他如债券等金融资产,其中广为人知的1929-1933年的美国经济大萧条只不过是图上一个小小的低谷。实际总体收益指数(剔除了通货膨胀的影响)图表来源:《股市长线法宝》股票收益的增长不仅远远高于其他资产,而且长期稳定性也优于其他资产。尽管过去200年来经济、社会和政治环境发生了很大改变,但在所有的主要年份里,股票的实际年均收益率保持在6.6%~7.0%之间。那些人们通常十分担忧的短期波动,在以数十年为单位的长期区间来看,便显得有些杞人忧天了。同时,图中也可以看到,对利率价格较为敏感的固定收益资产,长期的实际收益是低于股票的。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固定收益资产在剔除了通货膨胀率之后就没什么收益了。中国这一结论从我国近10年的二级市场也得到部分印证。如下表所示,在较长的一个时间周期来看,股指收益的表现还是比较符合“高收益资产”特性。除了沪深300指数和中证500指数,其他指数在10年的小周期里都保持了10%上下的回报率。(其中创业板指数从2010年6月1日起算,全指医药指数从2011年8月1日起算)这里有一个小的测算模型可以探究大约同样时间、同样资金的情况下,增额终身寿和股票回报。假设有小帅在2012年1月时30岁,他有一笔10万元本金准备用于长期投资,预计10年后取出。现在他有两种选择:选择一:将这些钱投入到股票市场中(为尽量控制变量,这里选择部分数据完整的保险公司股票作为对比标的),在期间不进行资金操作的前提下,这些资产在2012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这10年中的收益表现如下:其中,期末资金是以前复权价格计算出持有期收益+本金,故包含了股票价差及分红等收益。选择二:将这些钱以趸缴方式购买一份增额终身寿险,在期间不进行减保操作的前提下,会得到以下收益表现(这里选取市面上第十年现金价值较高的几个增额终身寿产品收益作为对比):保险产品固然不能以“收益率”来衡量,但若在第10年进行退保,将钱取出,则期末资金即为第10年的保单现金价值,由此可得购买增额终身寿情况下的资产增值情况。在这个案例的假设条件下,投资保险公司的保险产品,不如直接投资保险公司的股票。当然,对于这两类金融资产的对比不能一概而论。增额终身寿险的各类优势都是相对于银行存款或者传统保险产品而言的,例如需要资金时可进行“减保”,剩余资金可继续留在保险账户里以复利增值。而它的劣势是对于权益资产这种流动性、收益性、风险性极强的产品而言的,比如若投资期限较短或提前退保,投资者不能获得预期收益,甚至可能会出现本金亏损风险。金融产品的保障属性和投资属性决定了其收益和风险特性因此,对个人投资者来说,在“长期持有”的前提下,权益资产(股票)也是对抗“低利率时代”的方法之一。险司:负债端压力缓解,资产端能力亟待提升预定利率是保险公司可用于投资资金的预计回报率,而非投资者购买增额终身寿等保险产品的实际收益率,个人投资者可以简单理解为预定利率是保险公司为客户确保的产品投资收益率“上限”。假设保险公司设计一款复利3.5%收益率的产品,险企每年的投资收益率为4%还能覆盖成本,但是如果保险公司自己的投资收益率覆盖不了产品给到消费者承诺的收益率,那么险企就有亏损而无法兑付合同的风险。监管机构对预定利率的下调是基于保险公司资金活动特点做出的更为保守的发展指导,其核心在于防范产品激进定价导致的利差损风险,来优化险司负债端成本,匹配当前的低利率环境。就资产端而言,利率下行时期,保险公司的投资能力面临更严峻考验。监管机构对保险公司投资方向限定在“银行存款、买卖债券、股票、证券投资基金份额等有价证券、不动产、股权”等领域。其中,权益投资在保险公司资产配置比例不高(2008年以来维持在10-15%,),但对收益影响大。从往年看,保险公司的收益好坏很大程度上与权益投资业绩正相关。因此,多元化资产配置、提高机构专业投资水平在当下显得尤为重要。与此同时,也亟需差异化的监管政策,支持险资加强权益投资,激发金融市场活力,守好人民的钱袋子,助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本信息由网络用户发布,本站只提供信息展示,内容详情请与官方联系确认。

标签 : 最新资讯